2024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圆满闭幕
897 2024-12-16
在选秀节目火爆异常的今天,身有长技的人们聚在一起,各展才华释放魅力,吸睛无数。常规意义上来说,“选秀”似乎是年轻人的专属,但“银发达人”评选活动另辟蹊径,为银发族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柳守智向记者展示风筝作品。车社摄银发达人大型评选活动于2104年首次举办。借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今年由北京广播电视台、河北广播电视台、天津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跨越了地域限制。自6月9日启动以来,吸引了三地近500组选手报名参与,凡是有积极生活态度、有突出才能或才艺、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都可以参加,最终将通过网络投票和专家评选结合的方式,评选出10组“十佳银发达人”和20组“优秀银发达人”。目前三地初赛都已经结束,正在进行网络投票,将于11月10日举行颁奖典礼。
记者日前探访了两位晋级投票阶段的“达人”,近距离接触了他们丰富多彩的老年生活。
风筝达人柳守智 是“大玩家” 也是风筝文化的传播者与“学霸”型的侯宝存相比,来自北京的参赛者柳守智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大玩家”。柳守智今年65岁,在胡同里长大的他从小养鸟、逗虫什么都爱玩儿,“要是把我家里这些玩意儿都拿出来给你看,三天都看不完”,柳老笑着对记者说,“我这辈子啊,什么都没干,就从小玩到大。”但说笑归说笑,柳守智还真玩出了名堂来。虽然涉猎广泛,但他最爱玩的,唯有风筝。
与很多北京孩子一样,柳守智小时候就爱放风筝,但是光爱放还不能算真正热爱风筝,作为一个合格的风筝爱好者“扎、糊、绘、放”四样,须得样样精通。上世纪80年代,柳守智萌生了自己动手做风筝的想法。从未拜师学艺,他一身做风筝的功夫全靠自学成才。要想做成一个风筝,“扎糊绘”样样都不是简单功夫,单靠一双手,劈竹筒做风筝骨架,用酒精灯一点点烤让纤细的竹条弯成适宜的弧度,还得脑中有张图,把一根根竹条扎成风筝的骨架,裁剪并糊上风筝布,更别提还得在布上绘制图案了——蘸着染料的笔一落下去可就不能改了,要做一只“中看又中用”的风筝,力学美学都得兼顾,实在是不简单。
北京传统的“扎燕”有固定的图案样式,可以说相较简单些,但柳老除了老北京扎燕之外还会自己设计制作一些寓意丰富、形态多样的原创作品,从直径4.5米的盘鹰到没有手掌心大的蝴蝶,柳守智做什么都惟妙惟肖。拿动物形态的风筝来说,柳老有两只蜻蜓形状的风筝,细看会发现连蜻蜓翅膀上的绒毛都清晰可见,“这是我抓了一只蜻蜓,照着那只蜻蜓做出‘绒毛’来,再一根一根粘上去的”,柳老告诉记者,他对每一只风筝都花了十足的心思——他曾经为了画好风筝上的一只狮子,在北京动物园连拍了三天狮子,研究狮子的神态,再对着照片一笔一笔画上去,也曾为了画好一只老鹰的翅膀,找来真正的老鹰翅膀脱落的毛,再用极细的毛笔一笔一笔绘制……因着这股慢工出细活的劲儿,柳守智至少三个月才能做出一只风筝,那只直径4.5米的盘鹰更是画了1年零3个月。因为每只风筝都是自己设计,加上一手绝佳的制作技能,现在在风筝界,柳老的风筝以精美闻名,不乏有甘愿花大价钱的求买者,但柳老秉持着自己一贯的原则,就是决不卖风筝:“我做风筝是因为喜欢,而不是为了赚钱,将来我的做过的所有风筝都会一并赠给民俗博物馆,为后人展示这项中国传统文化遗产。”
为了传播风筝文化,柳老多年来也在不懈努力。柳老现在是北京市风筝协会理事,近年来也多次前往国外进行交流访问,展示我国风筝文化。现在在闲暇时间,柳老还会到幼儿园、中小学教学生们做风筝,“风筝是我国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扎燕更是咱们北京的传统技艺和特色文化,只有传承给下一代,才能后继有人,发扬光大。”
英语达人侯宝存 要为冬奥会带出一支白发苍苍的英语服务队 侯宝存(右一)在为学员授课。受访者供图每天早晨4点左右,在大多数人沉浸在梦乡的时候,微信群“Mr.Hou's happy English(侯老师的快乐英语)”中,侯老师就开始了一天的英语授课。在简短的问好后,微信英语课堂就开始了。有时候是简单的语法或单词,有时候是一篇新概念小课文,侯老师为群里的学员们布置下任务,6点过后,群里开始活跃起来,学员们在群里积极回答侯老师留下的问题,像模像样地练习着说英语。听到这儿,你是不是以为这是某个尽职尽责的中学英语老师和学生们的线上学习课堂?但真相却大相径庭——群里75名成员,包括侯老师全部是银发一族。
侯老师名叫侯宝存,河北张家口人,今年已经71岁了。但侯老身形挺拔,说话清晰声音洪亮,精神状态极佳,丝毫看不出已年逾古稀。侯宝存退休前是张家口煤机厂的一名生产计划员,他的生活原本跟英语毫无关系,仅因着“喜欢”二字,英语成了他生活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与现在很多“被逼着”学英语的孩子不同,侯老的英语基本全靠自学。从第一次接触到英语开始,他就爱上了英语。听广播、买磁带、甚至“下乡的时候都是带着英语课本去的”,侯老对英语的热爱可谓是情有独钟。
上世纪80年代,侯宝存在张家口煤机厂上班,厂里的20几个小青年看到他学英语,便开始跟着他一起学,后来初级职称考试时要考英语,他们全都顺利通过,这越发让侯宝存觉得英语是个有用的东西,但那时候工作太忙,只能断断续续地学。反倒是退休之后,他才开始全身心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慢慢的他也萌生了让更多老年人有机会学英语的想法。2012年,侯宝存找到了张家口公益老年大学的校长,一问才知学校因为没有英语老师所以没有英语班,侯宝存当下就说“我来给你教!”,自此侯宝存拥有了“侯老师”这一新身份。最开始只靠侯老一个人,一张嘴,教十几个学员,起步十分艰难。2015年3月,侯宝存参加了张家口市迎冬奥英语“奥运之星”选拔大赛,作为470名参赛选手中唯一一名老年选手,在4轮比赛中过关斩将,取得了第17名的好成绩,并荣获“精神风采之星”称号。这次比赛,也使得侯老受到了当地媒体的关注,经过媒体报道,侯老师“火了一把”,他的义务英语班也借着这个东风开始小有名气,学员开始增多,不少小区、社会组织也免费提供教室场地给他的英语课堂。
2016年,为了备战冬奥会,张家口慈善义工联合会找到侯宝存,给他布置了一个培训市民学英语的“任务”,“我本来只是出于兴趣在做英语普及,但是现在已经上升到责任和使命的高度了。”肩负着这项“任务”,侯老的英语班办的更起劲儿了。侯老师英语课堂现在已经有了8位教师和十几个线下英语班,线上的微信授课群就更多了。作为英语课堂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侯老仍然每周上四到五节线下课,每天至少两个小时的线上课。“我现在一天的时间里,除去吃饭睡觉之外,基本全给了英语。”侯老表示,因为学员的水平不一,所以他要备不同层次的课,同时自己还要不停地学习充电……因为是义务教学,侯老分文不取,却比起学校里专业的英语教师还要累,压力也更大,但侯老笑着表示:“压力大就需要动脑筋,动脑筋是好事,至少让我不会得老年痴呆啊!而且我们的学习氛围特别好,大家聚在一起学习,取得了一点进步就会开心得像孩子一样,别说累了,我反倒觉得比以前更青春焕发!”
针对已经进入北京时间的冬奥会,侯老表示,“我们现在所有的教学都围绕着冬奥。国际盛会是展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风貌的窗口,我真希望到时候能带出一支白发苍苍的老年服务队,穿着马甲戴着红袖标,就站在张家口大街上,外国人来了我们也敢跟他们说话,回答他们的问题,让他们体会到我们老年人的美,体会到张家口的文明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