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博山:开年企业生产忙
219 2025-01-09
摘 要:目前,各大电视台的真人秀节目非常盛行,例如《超级女声》《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尹鸿教授将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构成元素分为七种,即参与者、悬念、竞争、淘汰与选拔规则、时空规定、现场记录、艺术加工。以《爸爸去哪儿》为例分析这些构成元素,对我们真正理解和观看各种真人秀节目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真人秀;元素;爸爸去哪儿
“真人秀”节目创始于20世纪90年代,受到观众的欢迎,并逐渐在全世界流行。关于真人秀节目的定义各家各派都有不同的看法,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尹鸿教授认为:电视节目中的真人秀,是参与者要在规定的情景中,为了某一个目的,按规则所进行的竞赛活动[1]。陈芝认为真人秀中的“真”即真实性,“人”即人物,要有个性,“秀”就是指艺术加工[2]。周雪涛、杜晓琳认为真人秀节目是一种新型的综合性电视娱乐节目,是假定情境中的真实再现。这里的所谓“假定情境”,是指真人秀节目大的框架是事先设定的,包括奖金的设定、环境的选择、参赛者的选取和游戏规则的制定等;“真实展现”,指的是节目的具体进程和细节是真实的。可见,真人秀节目与纪录片、电视剧和竞赛类节目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区别[3]。
尹鸿教授认为真人秀节目有七个构成元素:参与者、悬念、 竞争、淘汰与选拔规则、时空规定、现场记录、艺术加工[1]。本文主要以湖南电视台曾热播的《爸爸去哪儿》为例,剖析一下电视真人秀节目的这七个构成元素。
一、参与者:故事主体
真人秀的主体即故事的主体必须是真实的人,但这里的“真实的人”并不是所有的人或随便找些人都可以。他们必须要有一定的特点,身份、经历、家庭、职业等方面要能引起观众的关注和兴趣,同时还要考虑参与者之间的性别、职业、地域、性格、年龄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因素。例如《爸爸去哪儿1》中的人员搭配:有年龄大点的导演身份,性格内向的王岳伦,体育出身奥运冠军的田亮,演员出身年轻人的偶像,台湾演员林志颖,模特出身的张亮,演员出身的郭涛。他们的年龄、身份、性格等不同,而且是不同类型人的代表,所以,他们作为参与者就很有代表性。而且由于他们几个大人之间的身份、年龄、性格等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在处理孩子的关系上、孩子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处理等方面必然有一定的戏剧性关系。例如给小孩换洗衣服、喂奶、哄睡觉、做饭,这些家庭妇女干的活让男明星去干本身就有戏剧性,会引起观众的好奇。
另外,还有参与者的表现力方面也有很大差异。做饭方面张亮有优势,教育孩子方面各有各的特点,由于Kimi年龄比较小,性格腼腆,林志颖很有耐心,面对任务勇敢挑战,即使住了蜘蛛房,他也能乐观面对,在用砖搭起的锅里还能煮熟饺子。Kimi睡了,小志会用剩米饭糊窗子,给儿子赶蚊子,这些都是本色再现,不需要表演,真实地再现了作为父亲的小志对待孩子细心周到的一面。对这些戏剧性的事情的处理上就体现出了参与者的表现力,这也是大众最感兴趣之处。
二、悬念:叙事动力
真人秀节目的参与者或是真人秀节目的观看者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会吸引观众观看的欲望,这个目标就是一种悬念。所以说,悬念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动力。《爸爸去哪儿》中,每次会选择分配一项任务作为行动目标,然后哪个家庭先完成或比赛得了第一名,就会得到嘉奖目标,先挑选好的房子或会拿到比较好的食材等。这些目标是策划好的,是确定的,但完成的过程及结果是未知的,这就是悬念,会吸引大家看下去。
三、竞争:叙事情节
真人秀中有目标,目标完成过程中要有悬念,那么这个行为完成的过程,就是情节,可以说悬念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更是吸引观众观看的亮点。例如《爸爸去哪儿》中,设置了各种各样的任务,这是大目标,但人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各个家庭、各个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孩子与父亲之间会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随时暴露出的小问题就是小目标,如何解决这些小问题的过程就是情节。例如《爸爸去哪儿1》中有一个任务是“换爸爸”,也就是爸爸带别人的孩子。这个任务对爸爸们来说是一个挑战,对孩子来说那则是一个要命的问题了。即使平时很听话的王诗龄听说要离开爸爸,也难以接受这一现实,稍微大一点的爱哭的森蝶就更不说了,离开爸爸后嚎啕大哭。暴露出来的这些小目标,爸爸们怎么完成,则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四、淘汰与选拔:戏剧性命运
有比赛就有胜与败,胜利和失败就是戏剧性的变化,所以说几乎所有竞争性娱乐行为中都有戏剧性命运, 电视真人秀也同样如此。
比如《超级女声》《我是歌手》《我不是明星》等节目都采用的是末尾淘汰法。而《爸爸去哪儿》面对这些年龄偏小的孩子,按获胜名次的先后会采用一些物质奖励,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例如《爸爸去哪儿1》中,几个爸爸做饭比赛,评判者是几个小孩。规则是几个小孩去品尝各位爸爸做的饭,谁做的饭好吃就把手中的狗尾巴草给谁,结果作为厨师的张亮得到的小草最少。这种小孩评判的结果与现实形成了很大的反差,这种反差正是逗得观众笑声的亮点。《爸爸去哪儿》中经常做一种“萝卜蹲”的游戏,游戏中的失败者会受到一些惩罚。这些游戏完成的过程和结果就充满了戏剧性命运。这就是用失败者的痛苦来唤起观众的同情,用胜利者的欢乐带给观众心理上的愉悦。
五、时空性:规定情景
真人秀有规定的情景,即时间的规定性和空间的封闭性。真人秀节目中,规定一个任务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用时间因素来推进故事发展,营造一种兴奋和紧张状态。环境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室内往往有摄像机全程纪录和跟拍。室外环境一般选择比较原始或奇观的地区。《爸爸去哪儿1》中每一期选择一个点,都很有特点。北京灵水——举人村,那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宁夏沙漠——沙坡头,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之美;云南文山——普者黑,有独特的民族风土人情;山东鸡鸣岛 ,是海中的“桃花源”;湖南白寺村,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地方;黑龙江雪乡,素有“中国雪乡”的荣誉。《爸爸去哪儿2》拍摄地点还去了新西兰,让爸爸们和孩子们体味远在异乡的那份感动。
六、现场性:真实记录
真人秀节目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性,即通过借助各种仪器设备全方位无间断地拍摄人物的一举一动,也就是说真人秀节目能真实地记录现场发生的一切。为了确保节目的真实性,《爸爸去哪儿》全部设置了近50个机位,采取不间断无缝录制,收集了1500多小时的视频材料。而在后期制作方面,也一律采用原音重现的方式。4~8岁的小孩的一举一动都很天真无邪,是心灵的直接再现。人物在正式场合和非正规场合的言谈举止被真实地记录了下来,这些有时正是观众希望看到的,也是真人秀节目不同于电视剧的地方,恰巧这些形成了这类节目的亮点。《爸爸去哪儿2》中,曹格家的两个孩子Joe和Grace,睡觉前依偎在爸爸的两旁,对爸爸的喜爱;硬汉吴镇宇发现儿子脸部受伤后,抱着儿子,嘴里训斥着,眼泪满眶,那些情节都被一一记录了下来,这些情景历历在目。
七、艺术加工:情绪渲染
真人秀的核心虽然注重“真”,但它不同于纪录片,它不是对人物、场景、过程的照相式的直观再现,它毕竟是一种艺术形式,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所以,必须经过艺术加工,不加工就不可能成为秀。
真人秀节目没有剧本,也没有固定的台词,参与者实际上在更大程度上是在表演自己。《爸爸去哪儿》中,由于爸爸们的身份、年龄、职业、性格等都不同,更重要的是参加者中有3~8岁的小孩,这样,就会出现同样的事情,不同的小孩会有不同的反应,不同的爸爸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为了让观众进一步了解这些人物的特点,在后期制作时往往会采用各种采访、造型和特殊制作的画面对人物进行包装。《爸爸去哪儿1》中先采用了穿插播放采访爸爸们的感受,或采访孩子们的心情、想法等。
《爸爸去哪儿2》中,除了每一集中间加进去的采访画面外,还为每个孩子及家庭制作了专集,记录孩子和家庭的一些日常活动,加深了观众对演员的进一步了解。另外还会采用一些蒙太奇手法,在后期剪辑时会采用对比、交叉、平行、对立等方式,来增加艺术效果。
《爸爸去哪儿》中,也大量采用了这些手法,例如林志颖在院子里用砖头支起的锅里煮饺子,小kimi在蜘蛛房的床上喊着“爸比,我要奶奶。”小朋友护蛋的情景、kimi找不见爸爸时的神态,及与此同时爸爸们的表现等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人秀节目中也会巧妙地使用一些视听技巧,例如快慢镜头,分割、叠印画面,再加上一些字幕,配上相应的音乐,可以增加真人秀独特的魅力,也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作者系: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师)
参考文献:
[1] 尹鸿,陆虹,冉儒学.电视真人秀的节目元素分析[J].现代传播,2005(5).
[2] 陈芝.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现状及突破[J].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7(7).
[3] 周雪涛,杜晓琳.真人秀节目面面观[J].青年记者,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