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博山:开年企业生产忙
219 2025-01-09
“真人秀”一直雄霸屏幕,作品欠奉的新秀演员凭着“真人秀”人气暴涨,不少淡出江湖的明星也因为“真人秀”,人气回炉,花开又一春。挖到真金似的电视节目编导们开始连续不断地炮制类似的节目,这次终于轮到了诗+歌“真人秀”。
最近一档名曰《穿过大半个中国》“诗+歌”旅行创作节目首播,70后歌手王铮亮携手50后诗人欧阳江河,两个相差20岁的歌手和诗人,从唐代的长安今西安古城出发,一路南下,回到两个人的故乡四川,一路探访当地的特色文化,同时也在搜集素材和灵感,四天后两个人要交作业,一个交诗,不是格律诗是当代诗,一个交歌。
与曹植七步成诗相比,创作环境要宽松很多,再加上四天时间内,看很多东西,接触不少人,信息量纷至沓来,写出来并不难,但是要写成流传至今的曹植《七步诗》却难上加难。
看过他们一路走访过的人,看过的风景,再读欧阳江河的诗,就像给纪录片配了简练的解说,有诗意,但仍是贴地而行,并没有带你来一趟诗意地飞跃。后来经王铮亮改编谱曲后,势道又弱一层,往通俗里径直滑去。
最大的bug是欧阳江河诗歌里写的:“西安再怎么唱也不是古长安”,让人陡生逝者如斯之叹,今古之变,时间沧桑,朝代兴替,文化更迭,意象无穷,但到了歌手王铮亮笔下一改就改成了废话甚至是笑话:“成都再怎么唱也不是古长安。”除了“安史之乱”逃亡到成都后来被美化为幸蜀的唐玄宗李隆基外,成都和长安根本就是无论如何唱不到一起,也捏不成彼此的两个独立的意象。
这档节目最大的亮点是发掘出了西安当地的老腔调和新唱法,看过谭维维改编的摇滚版华阴老腔,这次听华阴老腔的传承人张喜民带着他的戏班子在草丛里吼起来,声如裂帛,歌词活色生香,艺人们穿着家常的衣服,吼起来浑然奔放,满腔欢欣,隔着冰冷的电脑屏幕都会被他们的喜悦感染。
五大三粗颜值一般的西安歌手老钱,吉他一拨,用的是陕西方言,腔道却是时髦的蓝调,唱当下的心情,看得特别燃。同样自成一腔的成都说唱歌手谢帝用四川话气也不喘地轮番报着公交站的地名儿,成都就在地名中一站站勾连起来,城市的轮廓和气质也慢慢显形。
诗歌的温度在近几年慢慢升温,从小圈子到大范围,热度缓慢攀升;人们在一代代接力吟诵古代名诗时,也在一直寻找能描摹出当代特色的诗人,寻找记录当代样貌的诗句。歌曲却一直是这个时代的晴雨表,不断发掘、不断传唱又不断被淘汰。只不过听过华阴老腔后,才知道老的、不加修饰的、来自生活中的原生态的腔调才是最长久最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
诗人和歌手在大家的心目中都是和才华相关的两种可以勾连的职业,这次“真人秀”把本来是有感而发的创作,突然变成了高考生的命题作文一样,在规定的时间内交货出笼。不过,限制有可能是条框,也有可能是激素。按时交货并不难,难的是交出来的货会不会打动人心,让观众对“诗+歌”的创作多一些兴趣,让屏幕前的少年男女对这样的手艺活儿产生一些好奇和向往,则功莫大焉。
比起屏幕上的各种真人秀来,“诗+歌”真人秀是有一定难度的,对一档电视节目期许过多难免有些神经质,光是正宗的华阴老腔和道地的西安话蓝调和成都说唱,我觉得已经够亮眼,付出的时间超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