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五一小学:戏剧搭台助力传播传统文化

人人人网 2017-06-09 06:16:41

合肥市五一小学:戏剧搭台助力传播传统文化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每周四下午,黄梅戏艺术团的演员余亚娟就会来到合肥市五一小学,和钟爱戏曲的孩子们见面,共度一个难忘的下午。从今年开始,戏曲文化进校园已经成为该校五彩生活的一部分,把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用戏剧搭台传播传统文化,合肥市五一小学的老师和孩子们,无疑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黄梅打头弘扬民族文化 

合肥市五一小学:戏剧搭台助力传播传统文化

学校邀请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

6月5日下午,五一小学多媒体教室传来阵阵咿咿呀呀的声音,原来是余亚娟老师在给孩子们上课,这是该校流光溢彩戏曲校本课程的第一次普及型讲座。 

在很多人的眼里,戏剧似乎充满了年长的味道,不过孩子们却无这样的成见。一听说要上戏剧课,大家都欢呼雀跃起来。课堂上,孩子们在专业老师的一腔一调中感受着安徽特有的黄梅戏的魅力,欣赏《天仙配》、《女驸马》等耳熟能详的黄梅戏曲目让他们畅游在戏曲的美妙境界中。课余时间里,老师们的唱念做打又让大家大开眼界,从烟波流转的眼神到轻盈飘逸的水袖表演,让孩子们挪不开眼。光说不练可不是戏曲的优势,孩子们也兴致勃勃地跟着老师们走起了台步,那身段那站姿真是有模有样。

合肥市五一小学:戏剧搭台助力传播传统文化

学校参加校园戏曲大赛,表现优异。

“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所蕴藏和承载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为弘扬民族精神提供了营养和资源。推动戏曲进校园,是传承、繁荣、发展戏曲艺术的重要举措,能让学生在润物无声中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合肥五一小学方业菊校长说,选择黄梅戏作为戏曲进校园的首个曲种,一方面它是安徽省特色剧种,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另外一方面,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很容易被孩子们所接受。

普及课程营造浓厚戏曲氛围 

孩子们充满感情地将《天仙配》搬上舞台的同时,开展普及型戏曲课程也成为合肥五一小学最大的一个亮点,因为这有助于学校形成深厚的戏曲普及教育氛围,帮助孩子们建立对中国戏曲的丰富情感。 

合肥市五一小学:戏剧搭台助力传播传统文化

五一学子的戏曲表演也是惟妙惟肖。

在刚刚过去的“庐阳梦戏曲情”——庐阳区首届校园戏曲大赛中,合肥市五一小学凭借戏剧小品《柜中缘》受到了评委老师的大力赞扬,而这是戏剧普及课程在黄梅戏之外的尝试。当天,五一小学这个仅有六个小演员的戏剧小品给在场的每一个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惟妙惟肖的小脚老太太,逗捧的两衙役,帅气的武生,可爱的闺女,灵活的小哥哥。其中最令人叫绝的就是里面小哥哥的变脸,这可是师承川剧变脸大师,“小哥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变出两张脸,博得全场热烈的掌声。评委们说,合肥五一小学的《柜中缘》节目将戏曲元素和现代话题结合,语言生动有趣。 

在舞台上短短的几分钟,背后有着孩子们的努力以及老师们孜孜不倦的付出。而“我学我做我精彩”的学风已经不是一句口号,也通过这样的践行根植于这里所有人的心中。

戏剧搭台传播文化情感 

合肥五一小学对孩子们在戏曲上的引导和浸润无疑已经收获了课程之外的影响。胡润书是该校一年级的学生,她学习戏曲不过四个月却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它。“除了上课,我回家还会找很多戏曲的唱段看,爸爸妈妈也很支持我。”这个七岁的小女孩可以唱出很多戏曲的选段,并且明白这些甚至有些难懂的台词背后的意思。“我觉得唱起来声音很好听,老师也会帮我一句句解释台词背后的意义,我觉得很有趣。” 

四年级的孩子宋湘宇告诉记者,因为表演需要,他在短短两天时间里就学会了变脸。“但我觉得光说这个技术,其实很简单,怎样去把川剧变脸背后的精气神给表现出来,那我还要花很多时间去琢磨。”宋湘宇说,他已经央求妈妈帮他找到专业川剧变脸老师,今年八月份就要拜师了。“到时候我便能知道不同脸谱背后的人物性格和品质了。” 

其实每周一次的戏曲普及课程虽然短暂,但是生旦净丑、五大戏曲剧种这些传统的国粹却在孩子们眼里渐渐明晰起来。“我们觉得让中国传统戏曲那丝特殊的情感飘荡进了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有助于传统文化在学生中发扬、传承。”合肥五一学校的老师们说,如果这样的戏曲普及课程让孩子们打心眼里喜欢,那便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了。 

王淑君 本报记者 陈牧

上一篇:中国·绵阳
下一篇:品香茗赏花艺百余外国友人现场学艺亲历中国茶文化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