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 公共文化作示范 艺术创演结硕果

人人人网 2017-09-25 18:42:35

原标题:北碚 公共文化作示范 艺术创演结硕果

北碚 公共文化作示范 艺术创演结硕果

 

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民间艺术迎春汇演

 

北碚 公共文化作示范 艺术创演结硕果

 

儿童在北碚图书馆体验北碚区“碚壳”公共文化数字平台

 

北碚 公共文化作示范 艺术创演结硕果

 

两江艺术团舞蹈《高山流水》荣获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评奖表演铜奖、第十届中国艺术节舞蹈类群星奖

 

北碚 公共文化作示范 艺术创演结硕果

 

北碚区“文化村村行”活动现场

 

北碚 公共文化作示范 艺术创演结硕果

 

剪纸——《挚爱》

 

北碚 公共文化作示范 艺术创演结硕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楼

 

2016年,北碚区以西部第一、全国优秀的佳绩,成功创建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为我市又一个获得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这一殊荣的区县。

顾名思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就是要在公共文化的设施建设、公共文化的服务、公共文化的活动等多方面作出示范。

北碚这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在哪些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产生出哪些示范效应?

1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示范——

建成“城乡一刻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今年7月8日,国家教育学部“馆校联动美育课程资源综合体建设项目”负责人李雪垠带着27名大学生城乡美育文化员志愿者,住进由北碚区退休教师刘映升建在蔡家岗镇天印村的巴渝农耕陈列馆,对农耕文化进行再挖掘,让这一陈列馆更好地为市民进行学习、传承农耕文化服务。

刘映升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收集农具,自筹资金在自家院落里建起了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并免费向市民开放,如今已有1000多件馆藏农耕物具。

27名志愿者在这陈列馆里整整待了9天,在对馆藏资源进行整理造册及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了美育课程设计,包括橙香故事会、巴渝农耕文化节和盘中餐活动等,使这一陈列馆能更好地为市民特别是为学生的农耕文化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北碚,让群众能够尽情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阵地,可以说是门类齐全,遍布城乡。北碚区文化委负责人说,目前,北碚已经建成“城乡一刻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并按照“圈、带、点”的建设思路,巩固完善文化服务“圈”。

在文化阵地设施“圈”的建设上,北碚区在全市率先建成了文图博美体的“四馆一中心”区级设施网络体系;对17个街镇综合文化站设施全部进行了完善,并全部达到了国家等级站的标准;在全区的177个村(社区)全都建成了文化室。

在文化服务“带”的建设上,北碚创新融合文化与旅游。在旅游带上,融入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项目,建成了10个各具特色的文化大院。

除此之外,北碚区还对文化服务终端的“点”进行了夯实。在农村,建起了300个文化中心户;在城市,建起了20个文化生活馆;在军营,建起了文化兵站。

这“圈、带、点”的文化设施阵地建设,使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实现了城乡全覆盖。

在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中,北碚区从2013年起就启动了数字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并创新建成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综合平台——“碚壳”,通过整合全区文化数字资源和数字服务,对上联通了国家平台,对下延伸至基层。

“碚壳”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综合平台,采用网站、APP、触摸屏一体机等方式和数字电视媒体应用技术,打破传统公共文化服务的空间、时间、人力等的限制,满足了群众随时随地共享数字文化资源和服务的需要。

“碚壳”数字文化服务综合平台2014年9月上线以来,点击数已超过100万人次。

与此同时,北培区还投入近5亿元,先后建成区级大型体育设施缙云体育中心足球场、篮球馆,全区的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达147.3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占地面积达1.87平方米。

2 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示范——

多姿多彩的文化产品满足了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今年7月,由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卢作孚研究中心、北碚区文化委等联合创办的“校地共建‘兼善文化课堂’暨‘爱故乡文化工作站’”组织了100多位文化志愿者,深入到北碚区的社区、农村进行了持续10天的文化服务,把兼善美育课堂等搬到了最基层。

在这一活动中,23名美育志愿者入住全国文明村——龙凤桥街道龙车村。23名美育志愿者走进95户农家,用文化的方式,从小到垃圾分类、大到水资源保护供给向农民宣扬生态文明理念,引导村民要重视环保。

志愿者们别出心裁,通过美术、舞蹈、变废为宝、环保话剧、亲子环保小讲座、环保游园活动、环保小卫士等,把环保知识转化成农民和农村小朋友易于接受的文化产品,潜移默化地对农民进行了环保知识普及和环保意识的教育。

在北碚,不断有这样创新的公共文化产品提供给城乡居民,并产生了好的效果。

“碚城同读一本书”是北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的一项全民阅读品牌文化产品。

这一由北碚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委、区教委主办,北碚区图书馆等单位承办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围绕“同读一本书,翰墨香碚城”的主题,延伸开展征集书目、深入阅读、赏析讲座、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摄影比赛、微视频大赛、书画展、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用一本书,从个体阅读到全城同读,把北碚人引领到阅读及系列文化活动中来。

围绕公共文化服务,北碚还创出了公共教育品牌文化产品。

这一文化服务产品是针对城乡居民不同需求而创办的。如针对全区的中小学生开办的“最美童声”培训班,聘请北碚电视台播音主持人、西南大学语言类讲师、各类文史专家,为青少年一对一的教学,吸引中小学生主动走进博物馆了解历史,服务家乡。这一培训班除日常的语言训练外,还进行手工陶艺、玩出色彩、剪纸艺术、考古拓片、布艺魅力、成果展示等课程,培养出一批优秀小学员。

在创新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中,北碚还在全市首创了历史文化教育类电视栏目——“寻味北碚·童声话碚城”。节目以青少年讲述北碚历史文化故事为题材,并冠以表演的形式出现在电视荧屏上。

与此同时,北碚区还联合西南大学、复旦大学、区级中小学校、老舍联盟等开展研学旅行试点。这一文化产品通过建立师生定期参与博物馆志愿活动,或到博物院实习跨区域馆校合作长效机制,组织青少年志愿者到各地拓展学习,目前参与中小学生已达到6万余人次。

不断推出的内涵丰富、多姿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满足了北碚城乡居民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3 公共文化产品生产的示范——

培养人才出了作品讲好了北碚故事

“以培养文化艺术创作和演出人才为目的,用好作品来讲好北碚好故事,这是北碚区在开展文艺活动中所起到的示范作用。”北碚区文联负责人说。

在北碚,有一项坚持了多年的“北碚印象”百名艺术家大型创作采风活动。在这项活动中,每次都组织了大批的作家和艺术家深入到北碚的最基层,以北碚广大人民群众火热的生活为源泉进行创作。

在对文艺创作的扶持上,北碚区设立了奖励扶持专项经费,制订了相关的扶持激励政策,激发了广大文艺创作者深入生活潜心创作的热情。

近年来,北碚的文艺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涌现出了一大批作品。创作的版画《而立之年》、舞蹈《高山流水》等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荣获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金奖、第十届全国艺术节群星奖等国家级奖项84项,同时获得重庆文学奖等市级奖项212项。长篇小说《义字五哥》等15件作品被纳入市级文艺创作扶持项目,还编辑出版了《辉煌小陪都——抗战北碚记忆》《泉景北碚》等精品书刊。

在北碚,有一个重庆两江艺术团。这是依托北碚区文化馆,用“以馆带团”的方式组建起来的。这个艺术团完全是与公共文化共融共生,并走出了艺术院团服务公共文化的全新路子,成为北碚吸引和培养青年艺术人才、文艺创作生产的重要基地和平台。

目前,这个艺术团已成为全市区县中最为活跃的文艺院团。艺术团现有演职人员60余人,是一支以舞蹈为主体,音乐、曲艺、戏剧、小品、杂技、魔术为辅助的专业演出团体。

重庆两江艺术团曾被中宣部、文化部等国家相关部委授予“第五届全国服务基层、服务农民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自2012年以来,其创作表演的《高山流水》、《风云》、《丑角》、《山里人爱唱山里的歌》等作品先后获得全国“荷花奖”、“群星奖”、“山花奖”、“全国优秀舞蹈节目展演金奖”、国际“金紫荆花奖”、国际“金狮奖”、“首尔杯世界音乐舞蹈大赛金奖”、“第二十二届国际民间舞蹈艺术节最佳表演大奖”等国家级、国际性荣誉。

近年来,重庆两江艺术团还多次代表我市出访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西班牙等国开展文化交流,极大地提升了北碚的文化影响力。

王彩艳 罗兰

图片由北碚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委员会提供

文化遗产保护示范

在传承利用中实现保护和发展

北碚是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区,各种文化遗产丰富,已经普查上来的全区有各类不可移动的文物167处,其中各级文保单位5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处、市级首批传统历史街区1处。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北碚整理公布区级名录118项,成功申报市级“非遗”项目21项、市级“非遗”基地3个、市级传承人11人。

在保护“非遗”中,北碚编印了《北碚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澄江镇因传承“北泉板凳龙”成效显著,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上,北碚区坚持对文化遗产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地利用。

近年来,北碚实施了重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先后修缮了汉藏教理院等21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形成了以重庆自然博物馆为龙头,卢作孚纪念馆、四世同堂纪念馆、复旦大学旧址、梁实秋纪念馆等文物景点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特色博物馆群,并作为公共文化的服务点向市民免费开放,年均接待游客达100万余人次。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中,北碚在抢救的基础上,从推动传统技艺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来进行传承发展。近年来,区里先后组织区内的“非遗”资源、项目和作品参加上海世博会、中国老字号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中国西部旅游文化博览会、广交会、黄桷坪新年艺术节等各级各类博览会,让北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了全国。

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北碚还将自己独具特色的北碚剪纸、五谷粮食画、烙画、刺绣、木雕等“非遗”文化产品和作品逐步引向产业化,让优秀传统文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承下来,又在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承形式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

北碚 公共文化作示范 艺术创演结硕果

上一篇:探访孝感文化 领略非遗大师的灵动人生
下一篇:甘肃兰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决心不会变 步伐不会停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