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企业播种行动在山东启动
1931 2024-11-21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北京市政协和人民政协网联合推出了大型原创访谈节目《委员会客听——点京》。我是付裕。今天来到我们节目的嘉宾是北京市总工会巡视员、北京市政协社法委工会工作小组组长王玉英委员。王委员您好,欢迎您做客我们的节目,欢迎您!
[王玉英]
主持人好,大家好,我是市政协委员王玉英,很高兴今天下午与大家进行交流。
[主持人]
王委员,我们知道您已经做了近十年的委员,在这十年履职过程当中,您有哪些心得呢?
[王玉英]
应该说在十年委员的工作当中,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名政协委员,能够通过政协这样一个平台将我们职工和通过政协这样一个平台的诉求表达出来。
[主持人]
最近我们知道北京市政协工会界别进行了两次有针对性的专题调研,您能讲讲这两次专题调研的情况吗?
[王玉英]
是这样的,2015年、2016年我们围绕着首都功能的疏解和京津冀发展这个大背景,职工队伍状况情况了两次专题性调研,在调研当中我们近三年来,首都在疏解功能当中的一些企业达到了将近1300多家,还有一些撤销和疏解的一些市场将近400家,同时这几年在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也启动了这样一个疏解工作,所以涉及的面还是比较大的。
通过这样一个调研,我们也看到在整个京津冀发展协同战略下,政府在推动这个战略的实施当中也出台了很多配套政策来保证我们疏解功能的到位。同时,我们看到很多企业和职工能够积极地理解、支持、参与到这个疏解功能当中去,也体现了我们的大局观。
再有,我们的一些工会组织能够围绕疏解功能这样一项工作,积极地去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保持着职工队伍的稳定,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在调研当中,我们也看到、发现了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可以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当中急需要解决的,也影响到一些劳动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所以我们觉得也有必要对这些问题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很好的解决的办法和建议。
[主持人]
您刚才说到在调研当中涉及到1300的家企业,具体的工人数有一个统计吗?
[王玉英]
大体可能涉及十多万吧。
[主持人]
在这么多人的非首都功能疏解过程当中,您觉得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
[王玉英]
是这样的,在疏解过程当中,因为我们很多企业的职工涉及到年龄比较偏大,在就业转岗问题上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另外,在疏解过程当中,我们还有一些政策的配套不能一时到位,比如说京津冀三地的医保协同问题,还有是社保的问题,以及孩子学习、上学、幼儿园,这些实际困难可能都给这些职工带来了一些影响,或者是大家的顾虑比较多。包括在整个安置职工和经济补偿当中,我们有些企业对政策的理解不到位,或者相对方法比较简单,就用经济补偿了事,有些在涉及职工的一些重大的事情和切身利益,程序上做的还不到位,比如说没有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这样可能就会埋下了潜在的矛盾的发生。
[主持人]
那有没有什么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或者说有没有什么比较好的解决的例子呢?
[王玉英]
应该说在这些问题当中,我们一个是从工会角度积极的推进我们引导职工能够服从大局,企业的发展和首都的发展,包括个人的实际利益三者怎么很好的处理好这个关系和矛盾,多做政策宣传。第二我们把政策讲解到位。另外,要通过职工的知情权把改革的分流方案、安置方案要经过职代会这样一个形式来实现、来通过同时我们也做好劳动关系的矛盾争议调整上,应该说这几年工会和政府的相关部门和仲裁、法院、司法局常年坚持了六方联动的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发挥一些积极的作用,这样从不同的角度来共同做好这项工作,应该说为我们功能的疏解、为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保证能够和谐的劳动关系,我觉得是非常必要的。
[主持人]
明白。我觉得在这些工作当中,其实工作本身就比较琐碎,又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可能压力也很大,您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没有什么一些好的做法呢?
[王玉英]
好的做法,一个是工会在倾听职工心声,前期多做好调研上应该是做的更充分一些,比如说我们有些企业疏解了,前期我们要召开不同的职工座谈会,了解职工的诉求,或者是他的困难所在,包括他的一些认识问题,通过了解之后,我们召开小组会或者是职代会把一些方案能够进行双方的讨论,包括一些政策的宣讲。这样使得职工能够了解和理解,我选择的渠道,比如说有的可能随着企业的外迁,还有的可能就选择补偿的方式留在家中进行二次就业,这些让职工了解了一些,他选择起来就更具针对性,就使得矛盾的爆发点能够降低一些,然后我们再做一些其他的预案,比如说有些职工确实不同意补偿标准、期望值比较高,但是按照政策补偿落差又比较大,这样可能会选择一些仲裁的方式,我们如何给他们提供一些法律的援助,这些我觉得都是在工作当中可做的。
[主持人]
那有没有什么更好一点的办法呢?政协委员这方面来讲?
[王玉英]
一个是呼吁政府,包括各级工会为职工的转岗再就业的培训上加大力度,另外在政策的解读上要更加细致一些,同时在经济补偿标准上能够结合国家的政策和规定,以及企业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能够与职工进行沟通,向职工进行倾斜。就做这些建议和呼吁吧。
[主持人]
其实这也是一个很细致的很繁琐的工作,做起来也会很有成就感的。
[王玉英]
是这样的。
[主持人]
我们觉得现在“工匠精神”是一个非常高频的词,我想问一下北京市总工会针对“工匠精神”做了哪些工作呢?
[王玉英]
“工匠精神”这几年在产业职工队伍建设方面,应该说从国家提出到各级企业和组织都在积极的响应,我们国家的发展、首都的发展需要“工匠精神”,在这方面从市总工会来讲也在响应政府的一些号召,在积极的推动做一些具体的工作,比如说我们最近提出的选拔北京大工匠这项工作正在进行当中,我们有的区和企业都在做这样的事情。另外,我们在积极的推进职工的创新技术,培育职工创新工作室,以及职工的创新计划。同时,也开展了一些技能比赛,职工技能技术大赛,这几年我们在人力社保局的整体协调下开展了几十项的技能大赛工作,使一些职工能够脱颖而出。
[主持人]
其实我觉得您提到一个特别有趣的词就是“创新”,我们传统意义上理解,就是我在本岗工作里面,除了一小部分创新之外,很少有在本职工作当中能够有一些创新和创业的东西出现,我们是怎么解决职工的本职工作和他的创新之间的关系的呢?
[王玉英]
其实创新不是另起炉灶,一定是有基础的。比如说我们一个技术都在不断的更新,如何适应我们新技术的发展,比如说我们这个创新一直在工人当中是有传统的,过去叫“五小”——小改革、小建议、小发明等都在职工队伍当中是有传统的。同样,我们现在也是一个企业工人、产业工人的技能、技术、工艺的提升,都是和我们原有的工作脱不开的。所以,我们一直在这方面,职工在岗位创新,所以很多职工的技能创新工作室,我们现在培育了近千家职工技能创新工作室。
[主持人]
能举一两个例子讲一讲吗?
[王玉英]
比如说我们大家比较耳熟能详的北汽汽车、奔驰汽车跑的很多,赵郁这也是我们劳动模范代表,或者是职工技能人才代表的一个典范,也是我们市总工会的兼职副主席,他带徒弟,他本人是技术能手,用他的技能带一些徒弟来进行研发,以解决汽车维修当中的一些技术难题,应该说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不仅是经济上节约了成本,同时也带出了一批一线的职工能够学技术,我觉得像这样的创新工作室还是很多的。
[主持人]
是在北京市总工会的培养之下有很多。您刚才提到一个词我觉得特别有趣,就是“劳模”,我们好多年或者是很长时间都没有听到过这个词了,因为大家在现在的宣传语境当中都是明星、艺术类或者是文杰界的,可能“劳模”这个词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既熟悉又有一点陌生,您能介绍一下在北京现在的情况下,这个劳模的一些情况吗?
[王玉英]
应该说我们劳动模范是我们党和政府对我们在生产当中、工作当中那些佼佼者或者说我们现在说的精英一个最大的奖励和褒奖,应该说它引领了我们几代人的这种精神,大家都耳熟能详,像时传祥、张炳贵,这些都是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事业的代表人物。应该说劳模精神,它不仅在我们过去的生活当中,包括以至于我们今后的生活当中都应该提倡、发扬和倡导的。
[主持人]
那您觉得新时代的劳模是什么样的?
[王玉英]
新时代的劳模,我觉得他既有我们传统劳模对事业的爱岗敬业,既有对工作上的精益求精,也对吃苦耐劳、那种忘我,也有现代的创新、敢于超越自我的那种新的一些技能和现代知识的掌握,我觉得这是不矛盾的。
[主持人]
那您觉得怎么样才能把,无论是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我们广大职工里面能发扬起来这种精神?
[王玉英]
我觉得,一个是我们多选树一些这样的领军人物,或者是先进人物,通过我们这些身边的榜样的引领和传承来带领我们广大职工。应该说现在“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有相通的地方,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工匠精神”可能更多是广大的职工在生产当中的产业工人、一线的工人,如何在自己的岗位能够使自己成为工匠,我觉得是有它的特点的。劳动模范是我们千千万万的职工的佼佼者和代表者,所以两个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一定的细微的差异性。
[主持人]
在未来,您觉得我们怎么样才能发挥好劳模精神或者是“工匠精神”?
[王玉英]
我刚才讲,一个是在广大职工当中要倡导大家,引领大家,我觉得这是一个。再一个树立一些更好的机制和政策,给他们成为工匠有一些渠道,畅通一些渠道。再有就是要广泛的宣传,要尊重劳动、尊重劳模,尊重劳动伟大的这样一个精神,我觉得只有这样使大家有一种责任感、一种使命感、一种自豪感,我觉得可能更好一些。
[主持人]
您刚才提到机制的问题,现在是沿革什么样的机制呢?
[王玉英]
现在我们选树机制评选有了,这是一个。但是我们感觉还远远不够,因为这种机制从国家政策保证上还应该给一线职工的发展有一个畅通的渠道,我们感觉现在这方面的渠道还需要不断的进行拓展和发展。
[主持人]
就是评选的渠道上并没有特别多?
[王玉英]
我们现在评选我觉得不是目的,更多是在我们政策的指导和保障上,比如说过去大家讲八级工制,每一个职工可能都会知道我的技术要达到哪个等级,我一级一级的往上去,不断去追求、去学习能达到一个最高的级别。但是我们现在因为打破了这种八级工制以后,我们现在一线职工的技能晋升的渠道就显得越来越窄,或者我们现在的职业领域发展新的岗位出现的频率比较快,所以有些职业的规划或者是这种等级的鉴定和系列,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这样就使得职工在他成为工匠的过程当中没有一个有序的连接,而不仅仅是我们光平工匠就行了。
[主持人]
其实互联网+、工业4.0,包括智能制造也提供了一些机遇吧,尤其是互联网了出现,是不是它创造了一些新的职业,然后也对我们传统的这些评价,互联网本身会对他们有一些促进吗,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王玉英]
这个题有点相对比较大一些、宏观一些。我觉得不管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包括我们技术的进步,从另外一个方面给我们提出了对这些新的技术、新的岗位,包括它的一些标准,我觉得应该尽快地加紧制定这样一个系列的体系的职工发展的体系标准,不光是评价标准,包括他的薪酬标准,以及它的晋升等级标准,这样让这些年轻的职工能够更自觉地在技能上和技术上不断的去创造、去发展,我觉得这样可能会更好一些。
因为我们现在感觉发展非常快,新的技能、技术、工艺也走在层出不穷,但是我们制定这样一个系列的,形成这种制度体系、评价体系,包括薪酬奖励体系上,现在好像有点落后于这样一个发展。
[主持人]
而且我觉得因为这些新的,比如说互联网、工业4.0、智能制造的出现与传统企业的结合过程当中,人才队伍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比如说现在90后、95后已经进入到我们现在生产者队伍当中去,您觉得这个人才队伍的变化很明显吗?
[王玉英]
这一块应该说还是有明显的差异性,比如说现在的40、50人员,或者是将近退休的人员,应该说在传统产业当中受调整的力度应该是在加大,因为他们的技能,包括他们再就业的压力也在增大,现在互联网时代,90后、或者是00后他们对新事物的把握,对互联网很快的接受度和使用,应该说有一种先天的或者是后天当中他们有一种很快就能够融入进去或者是接受它、使用它,这两边的差异就需要我们,一个是怎么为这些年轻一代去创造这样一个条件和发展,同时我们对那些传统产业当中的40、50人员,我觉得也应该给他们一些知识的普及,同时也为他们再就业,因为不光是这种现代产业,我们还需要现代服务业和一些原有产业当中不能一下都没有,这些人在物业管理当中如何有一种新的再就业的途径,我觉得也是非常必要的。
[主持人]
北京市总工会针对于不同职工的分层是有一些不同的做法吗?
[王玉英]
是这样的,我们没有特别说对不同职工的分层做那么细具体的设计,但是我们在职工技能人才对于培养上这几年也在不断的加大力度,这几年应该说从首都工会来讲,从2011年到去年连续在二个五年做了职工“十二五”和职工“十三五”的职工发展规划。第一个规划主要是实现职工的体面劳动上提出了维护职工的权益方面有一些具体的规划和要求。职工“十三五”现在我们在职工的全面发展上做了一些相应的规划,比如说我们在职工技能人才培养上加大力度,提出了职工助推计划,这已经实施了好几年,对一线职工能够取得国家的一些资格认证,避暑说高级技师、高级技工,不管你在那儿,只要取得了这样一个等级证书我们都给与资助,2000元到800元不等的一个资助,让广大的职工能够参与到自己的技能提升上。
[主持人]
我们知道,其实除了技能培训方面,困难职工也是我们总工会工作的一个重点,在精准扶贫和帮扶困难职工方面,我们做了哪些工作呢?
[王玉英]
我们国家提出了在三年要实现所有困难群体群不脱贫这样一个大的要求,首都应该说困难职工相对数量还不是很大,这个群体的面不是很大。我们按照全国总工会的困难职工的标准要求,在档的大约将近7000人,这7000人应该说我们精准脱贫的首要考虑对象,政府对这些也是非常关注的,也拨的专款从就业、子女的助学到技能提升和培训,这些都有一些我们具体的工作安排。比如说对困难职工子女助学的问题,我们已经有的是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毕业,甚至你读研究生我们都可以实现学费的全程的资助,这样就使得我们职工不要因为职工的困难让子女上不起学,这都已经坚持的很多年,实实在在的救助。
另外,针对一些身体有病,在医疗上给予一些救助,除了他享受国家的政策医保以外,比如说我们推进了职工在职的医疗救助计划,对医药费超过一定比例的,自付部分比较多的,我们都给予一些资助,这些来缓解他在就医上的经济上的压力。
对一些我刚才说的技能上相对于比较单一,再就业方面我们也纳入到我们职工技能助推,包括可以实现再就业给予免费就业技能的培训,包括一些丧失劳动力,我们给一些生活上的日常的救助和多级的救助,这样使我们的在档的困难职工能够在享受国家政策的帮扶救助机制上工会能够拾遗补缺,使他的生活状况或者是他的困难得以缓解。
[主持人]
明白。除了我们的帮扶以外,有没有授人以渔的过程,有一些培训或者是职业发展的?
[王玉英]
这些各个单位工会都在做,不管是疏解功能当中,或者是有时候他的岗位需要调整,原有的比如说有一些单位是制造业,现在他可能不愿意转岗,不愿意随着疏解到外地,我们可能就要对他进行物业的管理,比如说开办物业培训班,他可以来进行学习;或者水暖技术的培训,使他的转岗能够更顺利一些。比如说我们首钢,大家都知道在京津冀疏解当中是排头兵,最早在十年前已经到曹妃甸,他们在这方面就有很好的经验,做得很好。
[主持人]
我知道,首钢当时转的时候其实也面临着很多问题?
[王玉英]
是的。
[主持人]
:比如说职工的安置问题,包括转岗的问题,包括两地的问题,您觉得有没有什么特别好的经验值得大家分享呢?
[王玉英]
我觉得首钢在这方面,正好我们在搞调研当中去了首钢曹妃甸,也跟那儿的职工进行了很好的座谈。我觉得首钢为我们在京津冀当中的疏解做了排头兵和探索,同时也提供了很好的经验。首钢从党政领导,包括咱们市政府各个单位很重视,政策的配套上应该说还是提出了很明确的政策配套,另外企业和工会也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对职工的诉求、对职工的一些状况的调研,都做的很细致。因为调研研究做的很细致,情况很了解,所以他们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方案、分流的方案,疏解的方案就针对性比较强。
[主持人]
我们刚才一直都在谈工会的工作,我想作为一个政协委员,想问问您这二年关心的问题是,提案是什么内容?
[王玉英]
是这样的,因为是工会界别的政协委员,所以更多的是根植于职工当中,因为我们也是职工的一员,所以我们跟职工有这样一种天然的联系。我们要把职工最关心、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和呼声,通过我们政协委员这样一个身份或者是这样一个平台和渠道向政府来建言献策,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就是我们提提案,这是我们履职和参政议政的一个基本形式,所以我们每年工会界小组都要结合工会的实际和职工的一些诉求形成我们团体提案或者是委员的一些提案线索,在两会上进行提交。比如说我们关心的职工带薪休假的问题,比如说在疏解功能当中的职工安置和分流问题,以及在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当中的劳动关系的调解化解问题等等,我们这几年应该说每年都有大量的提案提出。
[主持人]
明白。您刚才提到了带薪休假的提案,能讲讲这个提案的背景和情况吗?
[王玉英]
这是我们在2008年国家提出职工带薪休假的一个条例,国务院发表了这样一个条例,随后又颁布了两个办法,一个是《企业职工带薪休假办法》、一个是《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带薪休假办法》,这是我们常说的一条例、两办法,实行这么多年来,在基层落实的情况如何、职工的感受度如何,我们觉得有必要进行一次调研。再有每到黄金周的时候都引起了社会的热议,这堵了,那堵了更多的是看人,所以大家自然而然就引发了黄金周休假和我们日常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落实的热议和反思。同时,我们感觉职工带薪休假是实现职工体面劳动的内容之一,也是职工权益落实的一个内容之一,所以觉得我们作为工会组织,另外在每年带着职工心声上两会热线当中也有一些职工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我们感觉综合这样几个方面的考虑,所以选择了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情况的调研。
[主持人]
目前它进行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呢?
[王玉英]
这个调研我们已经完成二年了,在2015年做了这样一个调研,只不过在今年我们又提出了一个界别的提案,根据这个调研提出形成工会界小组的提案,应该从总的来看北京在落实制度(一条例、二办法)当中,总体还是不错的,我们的基本数字是大于70%的企业或者是职工能够享受到这样一个制度。但是在调研中感到也是不平衡的,单位与单位之间还是不平衡的,群体和群体之间不平衡。比如说一些比较规范的外资企业落实相对可能要优于国有的,或者是自身的企业。
另外,机关事业单位在落实带薪休假当中,可能又相对的薄弱一点,因为他的工作性质不同。同时我们比较堪忧的就是在一些小型的、非公企业当中落实职工带薪休假,或者是劳动密集型的,比如说快递业的休假、休息制度落实可能就会有一定的难度,我们感觉还是有很大的空间或者是很多的工作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对这项法律法规的落实监管和落实工作,还有很多。
[主持人]
现在我们有没有什么特别具体的建议,是要分类别,分行业还是什么?
[王玉英]
其实这里面不需要什么分,不管是企业的大与小,还是企业性质,所有制的不同,还是机关性质,大家首先应该是建立一个法律的意识,因为条例是国家的法律。我想大家觉得欠薪是违法的,但是大家不认为欠假是违法的,其实这两个是一样的,欠薪和欠假从法律的本质来讲都是违法的。为什么大家能够谅解欠假,不能谅解欠薪呢?其实这就是一个认识的问题,所以我觉得我们首先要大家提高法律意识,不管是领导,还是企业,还是员工,都有一个对法律的学习和再认识的问题。这是我觉得很重要的。
因为我们传统的认为,任劳任怨,放弃自己的休假可能是一种进步的表现,这可能是我们传统认为是这样的。其实我们怎么合理的安排、高质量的生活,以及我们精益求精的做好工作,我觉得这是不矛盾的。再加上我们就业的竞争,有的人可能怕休假以后岗位被代替,多种因素,主要还是认识当中还需要我们进一步需要提高的。
[主持人]
其实您刚才说的一句话我特别感兴趣,就是带着工人的心声上两会,这是我们工会界别提出了口号吗,还是要求?
[王玉英]
这是政协工会界小组在履职工作当中,或者是通过政协平台架起我们职工和政府之间的一个沟通的渠道、联系的渠道当中的一个工作项目,每到市两会要召开之前,我们所有政协委员通过职工热线来倾听职工的呼声,这样跟职工不见面、直接的沟通来了解职工关注的问题和他们的一些建议,我们通过分析以后形成我们各位委员上两会的一些提案的线索。
[主持人]
这个热线是每年两会之前,要多长时间?
[王玉英]
大概有二天的时间,要向社会公布,公布完之后我们委员分两天要坐在职工12351热线上进行倾听,将他们的诉求和热线当中反映中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我们对这些电话进行分析。日常当中,市总工会的热线是常年不间断地,所以我们也在上两会之前将常年我们接的这些热线进行一次系统的分析,大家反映,比如说取暖的问题、刚才说的就业培训的问题、大家关注的物价问题、房子问题等等,我们进行梳理,各位委员再结合日常工作当中接触的单位的职工和系统内的职工反映的问题形成他的个人提案。对于比较突出的,关注度很高的,大家反映比较强烈的,我们就形成工会的团体提案或者是工会界小组的界别提案。
[主持人]
您做了十年的政协委员,觉得工会界别的政协委员和其他界别的政协委员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王玉英]
我觉得从政协委员这个角色来讲应该说没什么区别,因为其他的界别的委员和政协委员在履行委员职责上都是一样的,从工会界的委员应该说有其自身的特点,因为我们工会界别的委员本身就是职工的一员,所以我们跟职工没有什么距离感,应该说有一种天然的联系,平时都根植于职工,所以对职工的所思所想应该了解的比较清楚一些。通过政协委员这样一个角色来将职工这些诉求能够反映出来,也就是说作为工会界的委员是我们职工在政协这个平台上的一个代表者,同时也是职工诉求的一个倾听者,更是职工心声的一个发声者,所以我觉得这是我们工会界的委员一个角色定位吧。
[主持人]
明白。您在未来的工作当中,或者是未来的履职过程当中有一些什么样的想法呢?
[王玉英]
我觉得还继续发挥三者的角色,来做好这样一个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主持人]
感谢王委员给我们交流了一些关于北京市政协工会结业的一些话题,我们也非常欢迎您下次继续做客我们的节目。谢谢大家的收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