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民营企业服务月活动启动
2574 2024-04-12
中国网11月25日讯(记者 曾瑞鑫)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和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市委教育工委积极组织开展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工作,引导广大青年教师深入首都基层一线开展社会调研,深入了解国情、社情、市情、民情,评选优秀调研成果,以实际行动为首都发展建言献策,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2017年11月23日上午,2017年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社会调研终审会举行。会议邀请到由委办局领导、高校宣传部长、资深教授等组成的评审团对各高校报送的400余项调研成果开展评审评议,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00项,二等奖200项。
明确调研主题。根据近年来首都发展实际以及北京市年度工作重点、工作计划等,向各委办局和高校教师社会实践基地征集调研主题,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开展座谈研讨,最终拟定年度调研参考题目。调研参考题目围绕国家特别是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并结合首都高校相关优势学科、特色专业展开设置,鼓励青年教师深入首都农村、街道、社区、企业、高校等基层一线,开展社会调研,形成调研报告,提出政策举措和意见建议,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实际行动,积极服务参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合理安排时间。3月,下发预通知并组织宣传动员,拟定年度调研参考题目108项。4月,下发正式通知和参考题目,号召各高校广泛动员,设立校级教师社会调研项目,积极组织青年教师申报并备案。5月,各高校报送立项结果。5月至10月,青年教师利用暑期、节假日、学术休假等机会,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社会调研,形成调研成果。6月中旬邀请专家讲解“如何做好调查研究”的专题辅导报告。10月底,各高校遴选5-10篇优秀调研成果报送参加市级评选。11月中旬,组织专家评审,评出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以及若干“青年教师社会调研工作优秀组织单位”。11月底,公布优秀调研成果及优秀组织单位评选结果。时间安排紧凑,步步推进,保障社会实践调研各环节紧密相扣,顺利实施。
严格成果要求。调研成果要求选题紧扣国情、社情、市情、民情,符合生产生活实际,符合首都发展需求。调研成果形式以调研报告为主,成果字数严格控制在5千至2万。调研成果的查重率原则上不高于30%,并要求终评结果公布前,不能发表或通过其他形式传播。对基于本人已发表作品而形成的新调研报告,在问题描述和对策建议等核心内容上应有明显的创新性,能够体现是通过本次社会实践取得的最新调研成果。调研成果在内容上严格规范的同时,形式上可以是配有文字说明的图片、音视频、歌谱、曲谱、舞谱、剧本等,拓宽了特色学科专业的成果渠道。
表彰资助优秀。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评审,评出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100项、二等奖200项,对优秀成果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经费支持。根据高校报送调研成果情况评出“青年教师社会调研工作优秀组织单位”。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支持经费1万元,二等奖支持经费5000元。给予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基地2万元建设费,用于支持高校教师开展社会调研等社会实践,选择到基地调研的教师,可以与基地协商使用该经费。
成果应用广泛。2017年青年教师社会调研北京市共计59所高校参与,报送401项调研成果。其中78项与108项参考题目相吻合,内容涉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的发挥、老旧小区改造、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北京市污水处理、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青年教师积极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开展细致的调查研究,运用自己的专业和学术特长,提出、分析、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以饱满的热情服务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如北京理工大学张纪海《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课题调研团队以京津冀城市群的产业布局和规划为研究重点,从产业调整与布局的角度,摸清制约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主要问题,为解决北京的雾霾、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疏解北京的非首都核心功能,将北京建设成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建言献策。北京科技大学周鑫《社区参与式治理的探索与实践——基于东滨河路社区的调查研究》课题调研团队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深入社区,从基层实际工作出发,探索社区参与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的方式方法,对当前有关社区参与社会治理的理论和实践进行调研,提出了明确社区居委会的权与责、建立社区工作人员激励保障机制、积极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加强社区居民的参与度等城市社区参与社会治理的建议。